欢迎访问扬州盛世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苏ICP备17020310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扬州
扬州盛世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隐私政策
张家港智慧城市从建设转向运营,让数据多跑路,老百姓少跑腿
01
十年探索:新型智慧城市从建设转向运营
记者:县域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是践行数字中国战略、推进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请介绍张家港市是在怎样的契机之下,开始进行智慧城市建设?
顾雪峰:我们知道,张家港市地处长三角腹地,实际上在张家港市的整个产业结构中,传统产业占比较大。在十四五规划过程当中,如何保持整个城市活力,必须要寻求新的发展道路。这也是张家港历届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的问题。早在2011年,张家港就启动了第一轮智慧城市建设。直到2016年,国家发布了新的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标准,新型智慧城市更加侧重于以人为本,更加关注到市民、百姓的切身感受。于是,2018年张家港市又开启了新一轮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2019年4月,张家港与华为公司签订了智慧城市战略合作协议,“打造新型智慧城市的县域标杆”成为了合作目标。
经过8个月的调研,张家港于2020年初发布了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并从全局角度统筹规划了“一办一局一中心一公司”智慧城市运行体系,“五横四纵”总体框架。“五横”是由基础网络、云计算中心、城市数字平台、城市运行中心、城市若干智慧应用组成的智慧城市主要建设内容;“四纵”则是标准体系、运营体系、安全体系、运维体系,其可以说是构成智慧张家港稳定发展与持续领先的要素。在建设过程中,张家港市重点推进的新型智慧城市“4115”工程,包含张家港城市物联网、主干网络、政务网、云计算中心、城市数字平台、城市运行中心等,随着“4115”工程的推进,阶段性成果已经取得。目前,张家港已经进入了新型智慧城市运营阶段,下一步,张家港还会持续将所有的技术、能力、标准等落实到每一轮业务变革中去。
目前,新技术创新趋势日益明显,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迫切需要构建万物互联、泛在计算、智能运行、即时服务的新基建,城市智能体的技术结构,充分集成、整合各类ICT技术,在巩固发展数字技术底座的基础上,形成创新合力,激发智慧城市各类应用场景产生融合、协同、聚变的化学反应,满足城市治理和运营中创新、快速、灵活的业务场景需求。02
百姓之利:一个APP能解决老百姓各类问题
记者:智慧城市整个探索建设过程当中,给张家港带来了哪些变化?又给老百姓生活带来什么变化?
顾雪峰:实际上,张家港市第一轮智慧城市的探索,更多地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互联网理念,对整个政府业务模式进行改造,是一个将纯线下业务转移至“线上+线下”模式的过程。比如,张家港市构建了PC端市民网页、市民卡APP,以及许多部门还基于微信公众号、微信服务号构建业务模式。在发展过程当中,我们也慢慢发现:从互联网思维的角度出发,互联网需要的是服务的门户,它的概念是少即是多,互联网的门户越少,能享受到的服务越多,越汇聚。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过程当中,张家港也抓住了这个要点,推出了张家港城市通——今日张家港。未来,张家港市的百姓只要登录今日张家港APP,就能办理所有政务和公共服务。实际上,“今日张家港”定义为城市级客户端,它能把所有的政务服务、党建服务、便民服务、城市增值服务等都统一在APP上进行呈现。这样的话,老百姓无需同时打开多个APP,就能享受到不同门类的服务。
03
政府之变:让数据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腿
记者:以前1到3月才能够完成的一项审批,可能现在3到5天就可以完成,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当中,给政府工作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顾雪峰:在2016年国家提出“互联网+政务服务”时,服务所针对的对象涉及两个:企业和市民、政府工作人员。在这一轮建设过程当中,我们规划了张家港协同办公的平台——张家港党政通,所有党政部门的业务,都必须统一接入到这个平台,部门之间的业务交互也能够通过党政通平台来实现。实际上张家港构建的很多共性平台为各政府部门以及工作人员进行了充分赋能,例如张家港政务服务管理平台、联动治理平台、综合监管平台等,都很好地解决了部门和部门之间的业务交互问题。
在对外服务中,“让数据多跑路,让老百少跑腿”实际上在政府内部,也是让工作人员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通过双轮驱动方式,一方面做到不依靠加班加点即可提升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投入精力学习和了解更多新技术、新理念,改变传统的业务模式。
04
张家港经验:保持方向感,把握好节奏
记者:数字化转型这条路并非一帆风顺,您觉得过程当中,最大的困难和问题是什么?
顾雪峰:没有哪一条路是一帆风顺的。张家港市整个数字政府的基础设施,或者说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已经构建出了一个庞大的能力体系,如何让这些能力,被每个部门充分吸收并被有效利用,才是最大的考验。在这一建设过程中,也需要我们有更好的模式设计,去关注到市场、政府业务部门、社会环境对整个新型智慧城市的接受程度。从2016年至2017年,张家港市政府就开始关注华为,包括其业务流程变革等一系列动作。在随后两年多的合作过程当中,华为也有很多专家到访张家港,与政府就业务流程变革开展多次深入交流,并提供了很多值得政府参考的经验。
现在很多人都说,数字化转型实际上是一场刀刃向内的革命。相信在整个改革推进过程当中,张家港市所有领导干部都能够经受住挑战。实际上张家港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在向没有同路人的无人区前进,需要坚守自己的方向感、节奏感。05
未来智慧城市:以新技术运用为支撑,形成“数字政府”体系
记者:您认为智慧城市未来的趋势会是什么样的呢?对于智慧城市,或者说对于数字化转型,您觉得它更深远的意义到底在哪?
顾雪峰:未来的生活不是突变的过程,数字化正缓慢地逐渐改变生活生产各个方面。比如健康码可以把它认为是政府打造的第一款真正基于互联网概念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因为它通过一个码,传递了很多管理信息。防疫初期,常规情况下都需要填各类表格,并且反复出示身份证,每拿一只笔、每接触一些纸张都有感染的风险。但是在健康码出现后,居民只要扫码,就可以把疾控防控的工作,上升到另外一个形态。未来我们可能只需要用唯一的身份证号来代替其它所有证书,比如可以将两个人的身份证号进行绑定替代结婚证;将身份证添加不动产登记数据代替不动产登记证书。
未来张家港市还将持续紧盯5G、6G、量子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并以新技术运用为支撑,让政务服务更便捷、社会治理更精准、政府运行更高效、政府决策更科学,形成在线协同智能、人民满意的“数字政府”一体化体系。
提起张家港市,很多人的印象就是常年保持在全国百强县前三强行列的城市。实际上,张家港的发展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已经先后获得了200多项国家级荣誉。最近两年间,张家港市又取得了新的荣誉,例如建立了全国县域首个华为数字平台,并连续两次荣获了“中国领军智慧城市”奖项。近日,记者围绕区县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在张家港市政府大数据管理局,采访了张家港市政府办公室党组成员、大数据管理局副局长顾雪峰。
01
十年探索:新型智慧城市从建设转向运营
记者:县域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是践行数字中国战略、推进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请介绍张家港市是在怎样的契机之下,开始进行智慧城市建设?
顾雪峰:我们知道,张家港市地处长三角腹地,实际上在张家港市的整个产业结构中,传统产业占比较大。在十四五规划过程当中,如何保持整个城市活力,必须要寻求新的发展道路。这也是张家港历届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的问题。早在2011年,张家港就启动了第一轮智慧城市建设。直到2016年,国家发布了新的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标准,新型智慧城市更加侧重于以人为本,更加关注到市民、百姓的切身感受。于是,2018年张家港市又开启了新一轮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2019年4月,张家港与华为公司签订了智慧城市战略合作协议,“打造新型智慧城市的县域标杆”成为了合作目标。
经过8个月的调研,张家港于2020年初发布了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并从全局角度统筹规划了“一办一局一中心一公司”智慧城市运行体系,“五横四纵”总体框架。“五横”是由基础网络、云计算中心、城市数字平台、城市运行中心、城市若干智慧应用组成的智慧城市主要建设内容;“四纵”则是标准体系、运营体系、安全体系、运维体系,其可以说是构成智慧张家港稳定发展与持续领先的要素。在建设过程中,张家港市重点推进的新型智慧城市“4115”工程,包含张家港城市物联网、主干网络、政务网、云计算中心、城市数字平台、城市运行中心等,随着“4115”工程的推进,阶段性成果已经取得。目前,张家港已经进入了新型智慧城市运营阶段,下一步,张家港还会持续将所有的技术、能力、标准等落实到每一轮业务变革中去。
目前,新技术创新趋势日益明显,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迫切需要构建万物互联、泛在计算、智能运行、即时服务的新基建,城市智能体的技术结构,充分集成、整合各类ICT技术,在巩固发展数字技术底座的基础上,形成创新合力,激发智慧城市各类应用场景产生融合、协同、聚变的化学反应,满足城市治理和运营中创新、快速、灵活的业务场景需求。02
百姓之利:一个APP能解决老百姓各类问题
记者:智慧城市整个探索建设过程当中,给张家港带来了哪些变化?又给老百姓生活带来什么变化?
顾雪峰:实际上,张家港市第一轮智慧城市的探索,更多地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互联网理念,对整个政府业务模式进行改造,是一个将纯线下业务转移至“线上+线下”模式的过程。比如,张家港市构建了PC端市民网页、市民卡APP,以及许多部门还基于微信公众号、微信服务号构建业务模式。在发展过程当中,我们也慢慢发现:从互联网思维的角度出发,互联网需要的是服务的门户,它的概念是少即是多,互联网的门户越少,能享受到的服务越多,越汇聚。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过程当中,张家港也抓住了这个要点,推出了张家港城市通——今日张家港。未来,张家港市的百姓只要登录今日张家港APP,就能办理所有政务和公共服务。实际上,“今日张家港”定义为城市级客户端,它能把所有的政务服务、党建服务、便民服务、城市增值服务等都统一在APP上进行呈现。这样的话,老百姓无需同时打开多个APP,就能享受到不同门类的服务。
03
政府之变:让数据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腿
记者:以前1到3月才能够完成的一项审批,可能现在3到5天就可以完成,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当中,给政府工作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顾雪峰:在2016年国家提出“互联网+政务服务”时,服务所针对的对象涉及两个:企业和市民、政府工作人员。在这一轮建设过程当中,我们规划了张家港协同办公的平台——张家港党政通,所有党政部门的业务,都必须统一接入到这个平台,部门之间的业务交互也能够通过党政通平台来实现。实际上张家港构建的很多共性平台为各政府部门以及工作人员进行了充分赋能,例如张家港政务服务管理平台、联动治理平台、综合监管平台等,都很好地解决了部门和部门之间的业务交互问题。
在对外服务中,“让数据多跑路,让老百少跑腿”实际上在政府内部,也是让工作人员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通过双轮驱动方式,一方面做到不依靠加班加点即可提升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投入精力学习和了解更多新技术、新理念,改变传统的业务模式。
04
张家港经验:保持方向感,把握好节奏
记者:数字化转型这条路并非一帆风顺,您觉得过程当中,最大的困难和问题是什么?
顾雪峰:没有哪一条路是一帆风顺的。张家港市整个数字政府的基础设施,或者说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已经构建出了一个庞大的能力体系,如何让这些能力,被每个部门充分吸收并被有效利用,才是最大的考验。在这一建设过程中,也需要我们有更好的模式设计,去关注到市场、政府业务部门、社会环境对整个新型智慧城市的接受程度。从2016年至2017年,张家港市政府就开始关注华为,包括其业务流程变革等一系列动作。在随后两年多的合作过程当中,华为也有很多专家到访张家港,与政府就业务流程变革开展多次深入交流,并提供了很多值得政府参考的经验。
现在很多人都说,数字化转型实际上是一场刀刃向内的革命。相信在整个改革推进过程当中,张家港市所有领导干部都能够经受住挑战。实际上张家港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在向没有同路人的无人区前进,需要坚守自己的方向感、节奏感。05
未来智慧城市:以新技术运用为支撑,形成“数字政府”体系
记者:您认为智慧城市未来的趋势会是什么样的呢?对于智慧城市,或者说对于数字化转型,您觉得它更深远的意义到底在哪?
顾雪峰:未来的生活不是突变的过程,数字化正缓慢地逐渐改变生活生产各个方面。比如健康码可以把它认为是政府打造的第一款真正基于互联网概念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因为它通过一个码,传递了很多管理信息。防疫初期,常规情况下都需要填各类表格,并且反复出示身份证,每拿一只笔、每接触一些纸张都有感染的风险。但是在健康码出现后,居民只要扫码,就可以把疾控防控的工作,上升到另外一个形态。未来我们可能只需要用唯一的身份证号来代替其它所有证书,比如可以将两个人的身份证号进行绑定替代结婚证;将身份证添加不动产登记数据代替不动产登记证书。
未来张家港市还将持续紧盯5G、6G、量子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并以新技术运用为支撑,让政务服务更便捷、社会治理更精准、政府运行更高效、政府决策更科学,形成在线协同智能、人民满意的“数字政府”一体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