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扬州盛世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苏ICP备17020310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扬州
扬州盛世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隐私政策
【智慧城市】国家网信办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0年)》(一)
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0年)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蔓延,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全球治理体系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在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重大战略成果的同时,紧紧抓住信息革命的历史机遇,将建设数字中国作为新时代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战略,有力推进核心技术、产业生态、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深入开展数字领域国际合作,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抗击新冠疫情、助力脱贫攻坚、保障社会运行,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实现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提供强大数字动力。
一、“十三五”时期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成就
“十三五”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和《“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部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数字中国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和显著成效。
(一)数字中国建设质量效益加快提升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全球领先。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网络和4G网络,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由2015年底的52.6%提升到2020年底的96%,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由2015年底的57.4%提升到2020年底的108%,全国行政村、贫困村通光纤和通4G比例均超过98%。5G网络建设速度和规模位居全球第一,已建成5G基站71.8万个,5G终端连接数超过2亿。移动互联网用户接入流量由2015年底的41.9亿GB增长到2020年的1656亿GB。国家域名数量保持全球第一位。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取得明显成效,固定宽带和移动LTE网络IPv6升级改造全面完成,截至2020年底,IPv6活跃用户数达4.62亿。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开通,全球范围定位精度优于10米。
图1 我国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增长情况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信息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显示,我国排名从2015年的第29位跃升至2020年的第14位。基础性、通用性技术研发取得重要进展,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和材料加快发展,基础软件取得一定突破,5G、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量子计算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2019年以来,我国成为全球最大专利申请来源国,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领域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一。在世界超算500强排名中,我国持续保持优势,超级计算机台数占比达45%。国产中央处理器(CPU)和存储器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缩小。统信操作系统(UOS)、“鸿蒙OS”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等相继推出,智能语音识别、云计算及部分数据库领域具备全球竞争力。
图2 我国创新指数全球排名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数字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数字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数字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成为引领全球数字经济创新的重要策源地。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8%。数字产业化规模持续增长,软件业务收入从2016年的4.9万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8.16万亿元,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由2016年的10万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1万亿元。大数据产业规模从2016年的0.34万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超过1万亿元。产业数字化进程提速升级,制造业重点领域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由2016年的45.7%和61.8%增长至2020年的52.1%和73%。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由2015年的21.8万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37.2万亿元。信息消费蓬勃发展,2015年至2020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由3.4万亿元增长到5.8万亿元。
数字政府服务效能显著提升。数字政府建设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手段,“掌上办”“指尖办”成为政务服务标配,“一网通办”“异地可办”“跨省通办”渐成趋势,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根据《2020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国际排名从2018年的第65位上升到2020年的第45位。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基本建成,已联通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46个国务院部门,实名用户已超过4亿人。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实现网上受理和“最多跑一次”的比例达到82.13%,全国一半以上行政许可事项平均承诺时限压缩超过40%。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及其政务新媒体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7.68亿用户,年传播量达138亿次。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深入推进,截至2020年底,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已发布53个国务院部门的数据资源9942项,为各地区各部门提供共享调用服务达540余亿次,支撑身份认证核验15.6亿次、电子证照共享交换4.6亿次。全国政府网站集约化水平和网上服务水平持续提高,数量从2015年底的84094个精减至目前的14581个。
图3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及排名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
信息便民惠民加速普及。我国网民规模由2015年底的6.88亿增长到2020年底的9.89亿,互联网普及率由50.3%提升到70.4%。网络提速降费力度不断加大,固定宽带和手机流量平均资费水平相比2015年下降幅度超过95%,平均网络速率提升7倍以上。教育信息化2.0行动成效明显,截至2020年底,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互联网接入率达100%,未联网学校实现动态清零。“互联网+医疗健康”缓解老百姓看病就医难题,远程医疗协作网覆盖所有地级市2.4万余家医疗机构,5595家二级以上医院普遍提供线上服务。电子社保卡累计签发3.6亿张,实现全部地市覆盖。
图4 我国网民规模及互联网普及率
数据来源:CNNIC
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深化拓展。我国积极参与联合国、G20、金砖国家、APEC、WTO等多边机制数字领域国际规则制定,倡导发起《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倡议》《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行动倡议》《全球数据安全倡议》,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和网络空间治理贡献中国方案。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与16个国家签署“数字丝绸之路”合作谅解备忘录,与22个国家建立“丝路电商”双边合作机制。网络互通深入推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十几个国家建成有关陆缆海缆,系统容量超过100Tbps,直接连通亚洲、非洲、欧洲等世界各地。信息通信技术、产品和服务国际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
信息化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信息化发展法律政策框架初步形成,《网络安全法》《电子商务法》《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等颁布实施,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和消费者权益得到有效维护。数据安全保障不断强化,《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数据安全法(草案)》等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数字市场竞争秩序逐步规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出台实施,《反不正当竞争法》完成修订。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网络空间更加清朗。“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数字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能力不断加强,促进经济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二)网络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网络扶贫是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网络扶贫行动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发挥互联网对消除贫困的基础性作用和可持续优势,扎实推进网络扶贫工作取得决定性成绩和显著成效。网络扶贫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新途径、新方式、新动能,为贫困地区群众共享数字中国建设成果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全球数字减贫事业提供了具有指导性、可实践性的中国方案。
贫困地区不通网难题历史性得到彻底解决。网络扶贫行动迅速将贫困地区的非网民转化为网民,弥合数字鸿沟,让数字红利充分释放。截至2020年底,贫困村通光纤比例由电信普遍服务试点之前不到70%提高到98%,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村通宽带比例从25%提升到98%,超额完成2020年“宽带网络覆盖90%贫困村”的目标。基础电信企业面向贫困地区开展精准降费,对建档立卡贫困户选择使用光纤宽带等基础通信服务资费套餐给予最大幅度折扣优惠,已惠及超过1200万户贫困群众,让贫困群众“用得起”信息服务。
图5 2016年至2020年我国行政村通光纤和4G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农村电商不断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已累计支持1338个县,实现对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覆盖,我国农村网络零售额由2014年的1800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79万亿元。全国建设县级电商公共服务和物流配送中心2000多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超过13万个,示范地区快递乡镇覆盖率近100%。“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已在110个县开展。“村村直接通邮”任务提前一年多完成。快递网点已覆盖全国3万多个乡镇,覆盖率达97.6%,全国27个省(区、市)实现快递网点乡镇全覆盖。
图6 2016年至2020年我国农村网络零售额(万亿元)
数据来源:商务部
网络扶智持续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截至2020年底,我国中小学(含教学点)互联网接入率从2016年底的79.37%上升到2020年底的100%,出口带宽达到100M的学校比例为99.92%,98.35%的中小学已拥有多媒体教室,进一步夯实信息化教学基础条件。
图7 2016年至2020年我国中小学(含教学点)互联网接入率及拥有多媒体教室的学校比例
数据来源:教育部
网络信息服务让贫困群众生活更便捷。全国统一的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一县一平台(电商扶贫平台或频道)、一乡(镇)一节点、一村一带头人、一户一终端、一户一档案、一支网络扶贫队伍的“七个一”网络扶贫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建设运营益农信息社45.4万个,累计培训村级信息员198.6万人次,为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公益服务2.3亿人次,开展便民服务4.2亿人次。远程医疗实现国家级贫困县县级医院全覆盖,有效缓解贫困人口“看病难”问题。基础金融服务覆盖全国53万个行政村。
图8 2017年至2020年我国益农信息社数量(万个)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
网络公益惠及更多贫困群体。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供销总社搭建扶贫832平台(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实现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覆盖,上架农副产品9万多个,平台交易规模突破99.7亿元。国务院扶贫办依托中国社会扶贫网开展“两病一学”扶贫公益项目,累计筹款31917万元。截至2020年底,中国社会扶贫网累计注册用户6534万人,累计发布需求信息737万条,成功对接584万条,对接成功率为79.24%。
图9 2017年至2020年中国社会扶贫网需求发布量和对接成功率
数据来源:国家乡村振兴局
网络扶贫创新举措积极对冲疫情影响。国务院扶贫办、中央网信办等7部门大力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强化线上线下结合,促进扶贫产品稳定销售。农业农村部组织号召各大电商平台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展抗疫爱心助农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落实数字中国战略部署,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会同有关方面跟踪监测各地区、各部门信息化发展情况,开展信息化发展评价工作,编制完成《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0年)》(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总结了“十三五”时期数字中国建设的主要成就和2020年取得的新进展和新成效,评估了2020年各地区信息化发展情况,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推动数字中国建设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报告》全文如下:
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0年)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蔓延,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全球治理体系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在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重大战略成果的同时,紧紧抓住信息革命的历史机遇,将建设数字中国作为新时代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战略,有力推进核心技术、产业生态、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深入开展数字领域国际合作,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抗击新冠疫情、助力脱贫攻坚、保障社会运行,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实现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提供强大数字动力。
一、“十三五”时期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成就
“十三五”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和《“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部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数字中国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和显著成效。
(一)数字中国建设质量效益加快提升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全球领先。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网络和4G网络,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由2015年底的52.6%提升到2020年底的96%,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由2015年底的57.4%提升到2020年底的108%,全国行政村、贫困村通光纤和通4G比例均超过98%。5G网络建设速度和规模位居全球第一,已建成5G基站71.8万个,5G终端连接数超过2亿。移动互联网用户接入流量由2015年底的41.9亿GB增长到2020年的1656亿GB。国家域名数量保持全球第一位。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取得明显成效,固定宽带和移动LTE网络IPv6升级改造全面完成,截至2020年底,IPv6活跃用户数达4.62亿。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开通,全球范围定位精度优于10米。
图1 我国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增长情况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信息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显示,我国排名从2015年的第29位跃升至2020年的第14位。基础性、通用性技术研发取得重要进展,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和材料加快发展,基础软件取得一定突破,5G、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量子计算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2019年以来,我国成为全球最大专利申请来源国,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领域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一。在世界超算500强排名中,我国持续保持优势,超级计算机台数占比达45%。国产中央处理器(CPU)和存储器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缩小。统信操作系统(UOS)、“鸿蒙OS”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等相继推出,智能语音识别、云计算及部分数据库领域具备全球竞争力。
图2 我国创新指数全球排名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数字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数字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数字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成为引领全球数字经济创新的重要策源地。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8%。数字产业化规模持续增长,软件业务收入从2016年的4.9万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8.16万亿元,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由2016年的10万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1万亿元。大数据产业规模从2016年的0.34万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超过1万亿元。产业数字化进程提速升级,制造业重点领域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由2016年的45.7%和61.8%增长至2020年的52.1%和73%。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由2015年的21.8万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37.2万亿元。信息消费蓬勃发展,2015年至2020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由3.4万亿元增长到5.8万亿元。
数字政府服务效能显著提升。数字政府建设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手段,“掌上办”“指尖办”成为政务服务标配,“一网通办”“异地可办”“跨省通办”渐成趋势,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根据《2020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国际排名从2018年的第65位上升到2020年的第45位。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基本建成,已联通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46个国务院部门,实名用户已超过4亿人。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实现网上受理和“最多跑一次”的比例达到82.13%,全国一半以上行政许可事项平均承诺时限压缩超过40%。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及其政务新媒体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7.68亿用户,年传播量达138亿次。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深入推进,截至2020年底,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已发布53个国务院部门的数据资源9942项,为各地区各部门提供共享调用服务达540余亿次,支撑身份认证核验15.6亿次、电子证照共享交换4.6亿次。全国政府网站集约化水平和网上服务水平持续提高,数量从2015年底的84094个精减至目前的14581个。
图3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及排名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
信息便民惠民加速普及。我国网民规模由2015年底的6.88亿增长到2020年底的9.89亿,互联网普及率由50.3%提升到70.4%。网络提速降费力度不断加大,固定宽带和手机流量平均资费水平相比2015年下降幅度超过95%,平均网络速率提升7倍以上。教育信息化2.0行动成效明显,截至2020年底,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互联网接入率达100%,未联网学校实现动态清零。“互联网+医疗健康”缓解老百姓看病就医难题,远程医疗协作网覆盖所有地级市2.4万余家医疗机构,5595家二级以上医院普遍提供线上服务。电子社保卡累计签发3.6亿张,实现全部地市覆盖。
图4 我国网民规模及互联网普及率
数据来源:CNNIC
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深化拓展。我国积极参与联合国、G20、金砖国家、APEC、WTO等多边机制数字领域国际规则制定,倡导发起《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倡议》《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行动倡议》《全球数据安全倡议》,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和网络空间治理贡献中国方案。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与16个国家签署“数字丝绸之路”合作谅解备忘录,与22个国家建立“丝路电商”双边合作机制。网络互通深入推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十几个国家建成有关陆缆海缆,系统容量超过100Tbps,直接连通亚洲、非洲、欧洲等世界各地。信息通信技术、产品和服务国际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
信息化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信息化发展法律政策框架初步形成,《网络安全法》《电子商务法》《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等颁布实施,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和消费者权益得到有效维护。数据安全保障不断强化,《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数据安全法(草案)》等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数字市场竞争秩序逐步规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出台实施,《反不正当竞争法》完成修订。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网络空间更加清朗。“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数字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能力不断加强,促进经济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二)网络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网络扶贫是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网络扶贫行动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发挥互联网对消除贫困的基础性作用和可持续优势,扎实推进网络扶贫工作取得决定性成绩和显著成效。网络扶贫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新途径、新方式、新动能,为贫困地区群众共享数字中国建设成果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全球数字减贫事业提供了具有指导性、可实践性的中国方案。
贫困地区不通网难题历史性得到彻底解决。网络扶贫行动迅速将贫困地区的非网民转化为网民,弥合数字鸿沟,让数字红利充分释放。截至2020年底,贫困村通光纤比例由电信普遍服务试点之前不到70%提高到98%,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村通宽带比例从25%提升到98%,超额完成2020年“宽带网络覆盖90%贫困村”的目标。基础电信企业面向贫困地区开展精准降费,对建档立卡贫困户选择使用光纤宽带等基础通信服务资费套餐给予最大幅度折扣优惠,已惠及超过1200万户贫困群众,让贫困群众“用得起”信息服务。
图5 2016年至2020年我国行政村通光纤和4G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农村电商不断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已累计支持1338个县,实现对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覆盖,我国农村网络零售额由2014年的1800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79万亿元。全国建设县级电商公共服务和物流配送中心2000多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超过13万个,示范地区快递乡镇覆盖率近100%。“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已在110个县开展。“村村直接通邮”任务提前一年多完成。快递网点已覆盖全国3万多个乡镇,覆盖率达97.6%,全国27个省(区、市)实现快递网点乡镇全覆盖。
图6 2016年至2020年我国农村网络零售额(万亿元)
数据来源:商务部
网络扶智持续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截至2020年底,我国中小学(含教学点)互联网接入率从2016年底的79.37%上升到2020年底的100%,出口带宽达到100M的学校比例为99.92%,98.35%的中小学已拥有多媒体教室,进一步夯实信息化教学基础条件。
图7 2016年至2020年我国中小学(含教学点)互联网接入率及拥有多媒体教室的学校比例
数据来源:教育部
网络信息服务让贫困群众生活更便捷。全国统一的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一县一平台(电商扶贫平台或频道)、一乡(镇)一节点、一村一带头人、一户一终端、一户一档案、一支网络扶贫队伍的“七个一”网络扶贫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建设运营益农信息社45.4万个,累计培训村级信息员198.6万人次,为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公益服务2.3亿人次,开展便民服务4.2亿人次。远程医疗实现国家级贫困县县级医院全覆盖,有效缓解贫困人口“看病难”问题。基础金融服务覆盖全国53万个行政村。
图8 2017年至2020年我国益农信息社数量(万个)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
网络公益惠及更多贫困群体。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供销总社搭建扶贫832平台(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实现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覆盖,上架农副产品9万多个,平台交易规模突破99.7亿元。国务院扶贫办依托中国社会扶贫网开展“两病一学”扶贫公益项目,累计筹款31917万元。截至2020年底,中国社会扶贫网累计注册用户6534万人,累计发布需求信息737万条,成功对接584万条,对接成功率为79.24%。
图9 2017年至2020年中国社会扶贫网需求发布量和对接成功率
数据来源:国家乡村振兴局
网络扶贫创新举措积极对冲疫情影响。国务院扶贫办、中央网信办等7部门大力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强化线上线下结合,促进扶贫产品稳定销售。农业农村部组织号召各大电商平台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展抗疫爱心助农活动,疫情期间累计销售鲜活农产品88.2万吨,成功撮合线上交易1980万次。2020年,邮政企业先后3次帮扶湖北扶贫和滞销农产品销售2.9亿元;举办“919电商节”,完成扶贫农产品订单488.9万笔。不少贫困地区的县长、市长上线直播为家乡农产品代言,有效解决农产品滞销卖难问题。中央网信办会同有关部门指导互联网企业助力未摘帽贫困县大学毕业生就业线上招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组织开展数字平台经济促就业助脱贫行动,定向为贫困劳动力和贫困地区提供外卖骑手、物流仓管、家政服务、汽修服务、移动出行等岗位以及居家就业机会20万余个。团中央开展线上就业服务季活动,全年共帮助11.09万建档立卡家庭贫困学生找到工作。
(三)数字战“疫”取得关键成效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其中,互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发挥了关键作用,有力支撑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展现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数字化监测分析有力支撑精准防控。工业和信息化部充分利用通信大数据支撑疫情监测分析工作,与卫生健康、公安、海关、移民局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监测全国重点地区人员流动情况、涉疫重点人群流动情况,为开展精准防控提供数据支持。国办电子政务办推动全国“健康码”互通互认,基本实现“一码通行”,累计使用访问量600亿余次。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三家基础电信企业推出“通信行程卡”,截至2020年底,“通信行程卡”累计提供查询服务54亿余次。民政部会同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导各地依托信息化手段推进社区防控。国家移民管理局建立口岸入境确诊和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人员数据核查反馈机制,自动预警疫情高风险国家入境人员,及时向各地联防联控机制共享相关信息。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在2020年1月24日农历除夕上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线索建议征集专栏”,面向社会广泛征集疫情防控责任落实不到位、防控不力、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等问题线索,累计处理问题线索200余万条,为精准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供有力支持。
数字化技术助力科研救治。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办电子政务办等相关部门建立确诊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县域风险等级、入境通行人员、核酸检测结果及抗体检测结果等6个数据库,支撑各地运用大数据实施疫情精准防控。2020年1月,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发布“2019新型冠状病毒资源库”,整合世界卫生组织(WHO)、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全球流感序列数据库(GISAID)等机构公开发布的冠状病毒基因组序列数据等信息,并对不同冠状病毒株的基因组序列进行变异分析与展示。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联合多家单位发布“新型冠状病毒国家科技资源服务系统”,截至2020年11月,系统总访问量达到1132万次,其中境外访问172.2万次。科技部积极应用超算中心和人工智能医学影像技术,开展算力资源应急调度共享、病毒与药物联合研究、肺炎辅助诊断治疗等方面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搭建互联网健康咨询服务平台,为海外华人华侨提供免费健康咨询服务,截至2020年12月6日,累计服务776万人次。
数字化资源调配保障医疗物资供应。工业和信息化部建设国家重点医疗物资保障调度平台,纳入平台监测调度的重点企业达4000余家,涉及10大类163种医疗物资,助力重点医疗物资保障。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强监测调度,加大要素保障,积极协调相关企业保障各类生活必需品供应。交通运输部通过信息化手段,全面监测全国路网运行情况,畅通应急物资和生活物资绿色通道。商务部加强对电商平台网络供求情况的监测,积极利用全球供应链资源,加大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紧缺物资跨境采购力度。电商企业主动承诺春节不休息,快递小哥奋战物流第一线,加快推出“不接触配送”等服务新模式,尽力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
数字化服务推动复工复产复课。国家政务服务平台、31个省(区、市)政务服务平台和政府门户网站开设疫情防控专题专栏,第一时间发布疫情信息和防控动态。一半以上省级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开通复工复产咨询热线,公布利企惠企政策措施,帮助企业坚定信心、有序复工复产。工业和信息化部建立重点行业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推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平台纳入企业近3000家;在全国遴选94项支撑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复课的大数据产品和解决方案,全力保障“国家中小学网络云课堂”开通运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开通返岗复工、毕业求职等用工对接服务平台和小程序,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各类互联网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向社会和广大群众提供电商平台、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等服务,助力“停工不停产、停课不停学”。互联网基础资源领域通过制定实施域名费用延期政策,减免SDNS云解析平台服务费用等政策支持企业复工复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