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扬州盛世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在线客服
客服热线
400-0514-889
服务时间:
8:30 - 17:30

苏ICP备17020310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扬州

扬州盛世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隐私政策

>
新闻中心_描述

做强“城市大脑”郫都加快建设智慧韧性安全城市

分类:
行业新闻
作者:
扬州盛世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来源:
扬州盛世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
2021/09/15 15:55
浏览量
评论:
【摘要】:
今年以来,围绕“聚焦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加快智慧韧性安全城市建设”这一主题,郫都区充分运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和创新成果,以“城市大脑”为支撑,完善城市智能化应用体系,推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构建道路桥梁、市政设施、建筑工地、交通运输、地下管网、河湖林地,以及安全生产、治安防控、气象监测等智能感知设施智能感知和智慧应对体系,夯实提升城市服务管理、灾害预测应对、安全风险防范、应急基层基础能力,让智能城市的管理成果惠及全社会。

 

 

构筑城乡消防防线 延伸安全管理“最后一公里”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防灭火工作尤为重要,如何构筑城乡消防防线,提升智慧韧性安全城市治理水平?

 

 

据区应急管理局城市安全综合协调科科长瞿池海介绍,近年来,郫都区实现高层建筑消防智能检测及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的投入运用,助推城市消防的智能化,不仅延伸了安全管理“最后一公里”,也可以有效监控郫都区所有具有消防设施高层建筑、点位的完好与否。据悉,目前这套系统已覆盖了全区131家联网单位,可对707栋高层建筑实施远程监控,涉及物联网感知点位50000余个。

 

 

“如果某一个点位的消防设施发生了异常,这套系统的云平台会通过手机APP及时向联网单位的负责人和管理人下发报警信息的提醒。”瞿池海告诉记者,除了下发安全隐患通知之外,这套系统还将实时监控郫都区所有的高层建筑消防工作,通过设备查岗、设备巡查、设备故障等六项工作的情况分析,对有高层建筑小区的消防工作进行打分。

 

 

此外,区应急管理局按照“三固化、四包干”活动机制和“三管三必须”要求,深入联系的辖区、行业领域开展集中摸排,全面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摸排。截至目前,已在全区开展3轮底数摸排,共摸排生产经营单位23885个,辨识安全风险34285条、公共风险24367条,督促指导3454家生产经营单位对风险进行诊断分级,制定“一对一”防范措施等,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

 

 

摸了底数,教了方法,如何保证隐患问题排查整治的成效?

 

 

针对隐患排查不到位、隐患整改不彻底的问题,区应急管理局主要采取三项行动抓落实。一是每周一轮督查通报,二是每月一次研判督促整改,三是适时开展联合执法,针对限期未整改到位和存在重大消防安全隐患的单位(场所),由行业部门牵头,联合执法部门和属地进行联合执法。截至目前,共检查企业727家,责令停产整顿企业13家,查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39项,处罚企业26家,罚款金额56.62万元。

 

 

加强智慧社区建设 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为了让安全有序的社会环境和高效完善的社会治理成为城市最鲜明的底色,郫都区围绕社区品质提升,不断加强智慧社区、智慧小区建设。目前,郫都区依托“天府市民云”完成市民服务、社区管理、社会参与的“一库三平台”社区信息化建设,打造数字化社区便民中心,初步实现了让智慧城市的管理成果惠及更多市民,进一步提升了群众幸福获得感。

 

 

“数据库能为社区人员管理、居民需求挖掘、社情精准分析、政府公共部门用数据驱动治理提供有力支撑。”成都天府市民云项目组负责人介绍,数据库的建立能够破解基层治理数据条块化、碎片化问题,为社区多维度数据分析、探索精细化服务提供有力支撑。无论是为适龄儿童匹配教育资源,还是分析高龄人群的补贴发放,这个基于成都市的数据库都将给予数据支撑。

 

 

以当下居民疫苗预约以及接种为例,数据库的基础数据与卫健部门数据互通,社区工作人员在后台就可以看到有多少人接种了疫苗、预约接种疫苗。

 

 

据智慧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工程牵头单位相关负责人介绍,“后台数据显示德源街道辖区有12688名25到35周岁的育龄妇女,因此街道开设了社区孕教课堂。通过线下走访调研,200个首访样本的92%表示需要社区孕教服务,和线上数据分析高度一致。因为有了数据做支撑,社区举办的音乐会、荧光夜跑、电竞比赛等活动场场爆满,再也不担心没人‘捧场’。”

 

 

此外,为实现完善城市智能化应用体系,推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2021年,郫都区将初步搭建起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和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完成“智慧安防社区管理平台”建设,智慧安防小区覆盖全区30%城镇人口。同时,启动了“成都市郫都区公共卫生应急决策指挥系统”建设等。

今年以来,围绕“聚焦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加快智慧韧性安全城市建设”这一主题,郫都区充分运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和创新成果,以“城市大脑”为支撑,完善城市智能化应用体系,推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构建道路桥梁、市政设施、建筑工地、交通运输、地下管网、河湖林地,以及安全生产、治安防控、气象监测等智能感知设施智能感知和智慧应对体系,夯实提升城市服务管理、灾害预测应对、安全风险防范、应急基层基础能力,让智能城市的管理成果惠及全社会。

 

 

构筑城乡消防防线 延伸安全管理“最后一公里”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防灭火工作尤为重要,如何构筑城乡消防防线,提升智慧韧性安全城市治理水平?

 

 

据区应急管理局城市安全综合协调科科长瞿池海介绍,近年来,郫都区实现高层建筑消防智能检测及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的投入运用,助推城市消防的智能化,不仅延伸了安全管理“最后一公里”,也可以有效监控郫都区所有具有消防设施高层建筑、点位的完好与否。据悉,目前这套系统已覆盖了全区131家联网单位,可对707栋高层建筑实施远程监控,涉及物联网感知点位50000余个。

 

 

“如果某一个点位的消防设施发生了异常,这套系统的云平台会通过手机APP及时向联网单位的负责人和管理人下发报警信息的提醒。”瞿池海告诉记者,除了下发安全隐患通知之外,这套系统还将实时监控郫都区所有的高层建筑消防工作,通过设备查岗、设备巡查、设备故障等六项工作的情况分析,对有高层建筑小区的消防工作进行打分。

 

 

此外,区应急管理局按照“三固化、四包干”活动机制和“三管三必须”要求,深入联系的辖区、行业领域开展集中摸排,全面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摸排。截至目前,已在全区开展3轮底数摸排,共摸排生产经营单位23885个,辨识安全风险34285条、公共风险24367条,督促指导3454家生产经营单位对风险进行诊断分级,制定“一对一”防范措施等,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

 

 

摸了底数,教了方法,如何保证隐患问题排查整治的成效?

 

 

针对隐患排查不到位、隐患整改不彻底的问题,区应急管理局主要采取三项行动抓落实。一是每周一轮督查通报,二是每月一次研判督促整改,三是适时开展联合执法,针对限期未整改到位和存在重大消防安全隐患的单位(场所),由行业部门牵头,联合执法部门和属地进行联合执法。截至目前,共检查企业727家,责令停产整顿企业13家,查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39项,处罚企业26家,罚款金额56.62万元。

 

 

加强智慧社区建设 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为了让安全有序的社会环境和高效完善的社会治理成为城市最鲜明的底色,郫都区围绕社区品质提升,不断加强智慧社区、智慧小区建设。目前,郫都区依托“天府市民云”完成市民服务、社区管理、社会参与的“一库三平台”社区信息化建设,打造数字化社区便民中心,初步实现了让智慧城市的管理成果惠及更多市民,进一步提升了群众幸福获得感。

 

 

“数据库能为社区人员管理、居民需求挖掘、社情精准分析、政府公共部门用数据驱动治理提供有力支撑。”成都天府市民云项目组负责人介绍,数据库的建立能够破解基层治理数据条块化、碎片化问题,为社区多维度数据分析、探索精细化服务提供有力支撑。无论是为适龄儿童匹配教育资源,还是分析高龄人群的补贴发放,这个基于成都市的数据库都将给予数据支撑。

 

 

以当下居民疫苗预约以及接种为例,数据库的基础数据与卫健部门数据互通,社区工作人员在后台就可以看到有多少人接种了疫苗、预约接种疫苗。

 

 

据智慧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工程牵头单位相关负责人介绍,“后台数据显示德源街道辖区有12688名25到35周岁的育龄妇女,因此街道开设了社区孕教课堂。通过线下走访调研,200个首访样本的92%表示需要社区孕教服务,和线上数据分析高度一致。因为有了数据做支撑,社区举办的音乐会、荧光夜跑、电竞比赛等活动场场爆满,再也不担心没人‘捧场’。”

 

 

此外,为实现完善城市智能化应用体系,推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2021年,郫都区将初步搭建起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和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完成“智慧安防社区管理平台”建设,智慧安防小区覆盖全区30%城镇人口。同时,启动了“成都市郫都区公共卫生应急决策指挥系统”建设等。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