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扬州盛世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在线客服
客服热线
400-0514-889
服务时间:
8:30 - 17:30

苏ICP备17020310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扬州

扬州盛世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隐私政策

>
新闻中心_描述

社区银行一度遇阻“智慧社区”或成新出路

分类:
行业新闻
作者:
扬州盛世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来源:
扬州盛世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
2021/04/13 15:21
浏览量
评论:
【摘要】:
社区银行往事:背负期望 激进扩张

2006年,我国第一家社区银行成立,龙江银行大庆分行成为全国最早发展社区银行的试点银行,并形成“小龙人”社区银行品牌。这家社区银行主要基于网点附近居民的不同金融需求,提供特色化、差异化服务。此后社区银行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2010年4月,宁波银行启动社区银行战略;5月,上海农商银行首家金融便利店在徐汇天平街道开业。

2013年我国进入“互联网金融元年”,为抗衡互金崛起的冲击,众多银行纷纷选择“下沉”打法,一时间社区银行成为了各商业银行的布局重心。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在获得相关牌照并投入运营的社区支行数量方面,民生、光大、兴业、浦发、平安排名前五,具体数量分别为406家、286家、232家、118家、71家。2015年和2016年,全国正式拿到开业批复的社区支行分别为1755家和1016家。

与其他银行模式相比较,互联网化的社区银行更能从易用度、快捷性方面获得客户的青睐。作为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社区银行被寄予高度期望。

社区银行现状:定位模糊 遭遇瓶颈

好景不长,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支付的便利性得到不断提升,愈来愈多的银行消费者选择了通过手机办理银行业务,前往银行网点的频次逐渐减少,业务离柜率不断走高。不仅如此,网点租金和人工成本上涨、硬件维护成本和设备更新投资需求大幅上升都给社区银行运营增添了很大压力。

资深金融从业者指出,社区支行自身商业模式的不成熟,业务种类的相对单一,都是制约发展的瓶颈。没有针对特定客户做“下沉”的精细化产品和服务,只起到普通物理网点延伸的作用,令社区支行未能实现差异化经营和特色化发展的最初愿景。

银保监会官网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全国有318家社区支行退出市场,占到关闭网点总量的近四分之一。相关从业人士表示,下半年社区银行仍是重点被裁撤对象。

社区银行风光不再,但商业银行会彻底放弃社区经济吗?答案是否定的。

商业银行积极布局智慧社区

今年,“新基建”在政策利好下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领域的智慧城市建设正如火如荼的开展。在新基建的风口下,商业银行针对“智慧社区”建设精准发力。

以兴业银行为例,兴业银行南京分行在2019年推出了“云管家”智慧物业平台,是线上线下相结合、专注于社区物业管理的综合金融服务项目。依托“云管家”平台,可实现线上缴费、报事保修、统一对账、智能门禁、自动寻找优惠商户、金融咨询服务等功能,有助于物业公司建立高效便捷的管理模式,满足广大业主的多样化生活需求,让社区生活变得更加智慧、更加高效。

此外,兴业银行还实施了“互联网+社区”行动计划,加快互联网与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造福广大百姓,践行社会责任。同时将场景生态圈理念用于推进城乡一体化,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和相关重点工程,加快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

无独有偶,中小银行也看到了机会并付诸行动。

山东省农信联社打造“一卡通用智慧社区”平台,助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今年以来,山东省农信联社按照省政府《数字山东2020行动方案》要求,加快数字化普惠金融科技开发,上线“一卡通用智慧社区”平台,指导全省农商银行扎实开展社区签约、建档导入、应用推广,全力支持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菏泽农商银行根植普惠金融,以百家普惠金融宣传站建设为纽带,以推广“一卡通用智慧社区”系统为平台,开拓“邻里指尖”便民支付新渠道,积极打造社区“金融+生活+服务”智慧社区新格局,保障了零售业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阳谷农商银行牢牢把握“三个面向”市场定位,坚持“科技便民、金融利民”的发展理念,以网格建设为主线,以“一卡通用智慧社区”为抓手,不断加快社区基础服务布局,打造足不出户缴费新模式和便民生活新场景,积极构建“一卡通用智慧社区”生态圈。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11月2—3日,面向“十四五”的社区养老、家政服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议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负责同志总结时表示,应着力构建智慧社区,注重数字赋能。聚焦不同生活场景,创新社区服务模式,消除服务中的“最后一公里”。

全社会范围内智慧社区建设已经被提上日程,相信将会有更多的商业银行积极有序地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以拓宽服务渠道、增加客户黏性为目标,积极与各类第三方合作机构无缝对接,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智能化、人性化服务,推动金融产品向“线上化、智能化、场景化”演进,不断提升数字化水平。实现社区居民“吃、住、行、购、娱、健”等生活要素的数字化、网络化,为居民构建智能、人文、宜居的生活环境。

社区银行往事:背负期望 激进扩张

2006年,我国第一家社区银行成立,龙江银行大庆分行成为全国最早发展社区银行的试点银行,并形成“小龙人”社区银行品牌。这家社区银行主要基于网点附近居民的不同金融需求,提供特色化、差异化服务。此后社区银行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2010年4月,宁波银行启动社区银行战略;5月,上海农商银行首家金融便利店在徐汇天平街道开业。

2013年我国进入“互联网金融元年”,为抗衡互金崛起的冲击,众多银行纷纷选择“下沉”打法,一时间社区银行成为了各商业银行的布局重心。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在获得相关牌照并投入运营的社区支行数量方面,民生、光大、兴业、浦发、平安排名前五,具体数量分别为406家、286家、232家、118家、71家。2015年和2016年,全国正式拿到开业批复的社区支行分别为1755家和1016家。

与其他银行模式相比较,互联网化的社区银行更能从易用度、快捷性方面获得客户的青睐。作为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社区银行被寄予高度期望。

社区银行现状:定位模糊 遭遇瓶颈

好景不长,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支付的便利性得到不断提升,愈来愈多的银行消费者选择了通过手机办理银行业务,前往银行网点的频次逐渐减少,业务离柜率不断走高。不仅如此,网点租金和人工成本上涨、硬件维护成本和设备更新投资需求大幅上升都给社区银行运营增添了很大压力。

资深金融从业者指出,社区支行自身商业模式的不成熟,业务种类的相对单一,都是制约发展的瓶颈。没有针对特定客户做“下沉”的精细化产品和服务,只起到普通物理网点延伸的作用,令社区支行未能实现差异化经营和特色化发展的最初愿景。

银保监会官网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全国有318家社区支行退出市场,占到关闭网点总量的近四分之一。相关从业人士表示,下半年社区银行仍是重点被裁撤对象。

社区银行风光不再,但商业银行会彻底放弃社区经济吗?答案是否定的。

商业银行积极布局智慧社区

今年,“新基建”在政策利好下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领域的智慧城市建设正如火如荼的开展。在新基建的风口下,商业银行针对“智慧社区”建设精准发力。

以兴业银行为例,兴业银行南京分行在2019年推出了“云管家”智慧物业平台,是线上线下相结合、专注于社区物业管理的综合金融服务项目。依托“云管家”平台,可实现线上缴费、报事保修、统一对账、智能门禁、自动寻找优惠商户、金融咨询服务等功能,有助于物业公司建立高效便捷的管理模式,满足广大业主的多样化生活需求,让社区生活变得更加智慧、更加高效。

此外,兴业银行还实施了“互联网+社区”行动计划,加快互联网与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造福广大百姓,践行社会责任。同时将场景生态圈理念用于推进城乡一体化,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和相关重点工程,加快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

无独有偶,中小银行也看到了机会并付诸行动。

山东省农信联社打造“一卡通用智慧社区”平台,助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今年以来,山东省农信联社按照省政府《数字山东2020行动方案》要求,加快数字化普惠金融科技开发,上线“一卡通用智慧社区”平台,指导全省农商银行扎实开展社区签约、建档导入、应用推广,全力支持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菏泽农商银行根植普惠金融,以百家普惠金融宣传站建设为纽带,以推广“一卡通用智慧社区”系统为平台,开拓“邻里指尖”便民支付新渠道,积极打造社区“金融+生活+服务”智慧社区新格局,保障了零售业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阳谷农商银行牢牢把握“三个面向”市场定位,坚持“科技便民、金融利民”的发展理念,以网格建设为主线,以“一卡通用智慧社区”为抓手,不断加快社区基础服务布局,打造足不出户缴费新模式和便民生活新场景,积极构建“一卡通用智慧社区”生态圈。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11月2—3日,面向“十四五”的社区养老、家政服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议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负责同志总结时表示,应着力构建智慧社区,注重数字赋能。聚焦不同生活场景,创新社区服务模式,消除服务中的“最后一公里”。

全社会范围内智慧社区建设已经被提上日程,相信将会有更多的商业银行积极有序地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以拓宽服务渠道、增加客户黏性为目标,积极与各类第三方合作机构无缝对接,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智能化、人性化服务,推动金融产品向“线上化、智能化、场景化”演进,不断提升数字化水平。实现社区居民“吃、住、行、购、娱、健”等生活要素的数字化、网络化,为居民构建智能、人文、宜居的生活环境。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